人由中年转入老年时,远视力虽不减当年,但逐渐感觉视近困难,以致最后难以从事视近的工作,谓之发生老视。其实,老视的实质是眼的调节能力的减退。
我们知道,调节即眼的屈光力的增加,从根本上是通过晶状体的塑型、变凸来实现。而晶状体在一生中不断增大,因为赤道区上皮细胞不断形成新纤维,不断从晶状体两侧添加新的皮质,并把老纤维挤向核区。于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晶状体密度逐渐增加,弹性逐渐下降,变得越来越僵硬。再者,Fisher提出强有力的证据,证明晶状体囊的弹性也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这就令调节更难实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睫状体由于纤维组织缓慢积蓄而增大,晶状体亦逐渐加大,虽然目前尚不知晶状体悬韧带有何年龄性改变,但睫状体和晶状体的互相接近必然影响晶状体悬韧带的张力。由此可见,人在后半生中调节力的丧失虽然主要由于晶状体本身还有晶状体囊物理性质的改变,但上述诸因素也起到一定作用。
年龄是影响调节力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调节幅度不断下降。Hofstentters通过统计学的研究,发现两者呈线性关系,并得出以下公式:最大调节幅度=25-O.4×年龄,平均调节幅度=18.5-0.3×年龄,最小调节幅度=15-0.25×年龄。如果患者的调节幅度小于该年龄组的最小调节幅度值,则其很可能在视近时出现比如视疲劳等一系列症状。 |